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拉绳窗帘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无拉绳窗帘结构,包括上梁、连接在上梁下端的可折叠帘体以及连接在可折叠帘体下端的下梁,上梁的内侧壁上依次连接有弹簧固件、弹簧、滑动座和固定座,弹簧固件和固定座固定在上梁上,滑动座滑动在上梁上设置的滑槽中,滑动座和弹簧固件通过弹簧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解决了现有的传动装置结构繁多,导致造价昂贵,同时由于轮组较少,一旦弹簧弹力衰弱,将会导致窗帘难以回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省去了中梁,结构简单,降低了整体的重量,同时减少了成本,通过设置三个轮组,提高了摩擦力,使得可折叠帘体更加稳定。
公开号:CN214330476U
申请号:CN202022769285.9U
申请日:2020-11-25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万勇
申请人:Wuxi Vance Home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E06B9-32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拉绳窗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拉绳窗帘结构。
[n0002] 由于窗帘的形态功能不断转变,传统的窗帘结构很多,常见的结构有手拉绳式,还有无拉绳式,手拉绳式窗帘结构其利用拉动拉绳来控制窗帘的开启和关闭,但是容易在手上产生拉痕,而且拉绳效率太低,影响开窗帘的效率。
[n0003] 无拉绳式窗帘结构其利用卷绳控制器的传动绳配合供收放绳绕设的活动座及固定座,使传动绳可与活动座及固定座所穿绕的收放绳相互形成连动,从而仅需配合手部推、拉下梁产生的力道即可改变收放绳于活动座上的松紧状态而连动传动绳,使两者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状态,让使用者仅需以手部推拉下梁的力量即可任意调整帘体的展开或收合。
[n0004] 传统的无拉绳结构如中国专利CN 205445434 U公开了无拉绳帘体的传动装置,它包括包括一上梁、一中梁、一下梁及一连接于中梁与下梁之间的帘体,该上梁为U形断面,该中梁与该下梁分别固定连接于该可收合的帘体的上侧、下侧,该传动装置结构繁多,导致造价昂贵,同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轮组较少,依靠中梁和下梁的重力来实现窗帘的开启,然后依靠弹簧的弹力来回收,而且弹簧长期处于拉伸状态,很容易损坏弹簧,一旦弹簧弹力衰弱,将会导致窗帘难以回收。
[n0005]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无拉绳窗帘结构。
[n0006]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n0007]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拉绳窗帘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解决了现有的传动装置结构繁多,导致造价昂贵,同时由于轮组较少,一旦弹簧弹力衰弱,将会导致窗帘难以回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省去了中梁,结构简单,降低了整体的重量,同时减少了成本,通过设置三个轮组,提高了摩擦力,使得可折叠帘体更加稳定。
[n0008] (二)技术方案
[n0009]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n0010] 一种无拉绳窗帘结构,包括上梁、连接在上梁下端的可折叠帘体以及连接在可折叠帘体下端的下梁,上梁的内侧壁上依次连接有弹簧固件、弹簧、滑动座和固定座,弹簧固件和固定座固定在上梁上,滑动座滑动在上梁上设置的滑槽中,滑动座和弹簧固件通过弹簧相互连接,所述滑动座和固定座上均设置有平行分布的第一轮组、第二轮组和第三轮组,且滑动座和固定座上的第一轮组、第二轮组和第三轮组通过绕线组相互连接,绕线组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座上,绕线组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轮组、第二轮组和第三轮组后分为两股细绳并依次穿过上梁上的通孔和可折叠帘体连接在下梁上。
[n0011]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座的侧壁上连接有滑动翼,滑动翼滑动在上梁上设置的滑槽中。
[n0012] 进一步的,所述上梁的下端和下梁的上端均设置有插槽,插槽上设置有条形通孔。
[n001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轮组、第二轮组和第三轮组的半径依次减少,且滑动座和固定座上的第一轮组、第二轮组和第三轮组对称设置。
[n0014] 进一步的,所述下梁的下端设置有吊耳。
[n0015] 进一步的,所述可折叠帘体的上下端均为硬质材料制成,且可折叠帘体的上端插接在上梁上设置的插槽中,可折叠帘体的下端插接在下梁上端设置的插槽中,且上梁和下梁的两端均设置有限制可折叠帘体左右移动的侧盖。
[n0016] (三)有益效果
[n001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拉绳窗帘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n0018] 1、本实用新型通过省去了中梁,结构简单,降低了整体的重量,同时减少了成本。
[n0019] 2、同时通过设置第一轮组、第二轮组和第三轮组三个轮组,提高了绕线组的摩擦力,使得绕线组的摩擦力与弹簧的弹簧相互制衡,方便在外力的作用下打开和关闭可折叠帘体,即使弹簧作用力减弱,依靠绕线组的摩擦力,同样也能方便打开和关闭可折叠帘体,使得可折叠帘体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长。
[n0020] 3、方便安装和拆卸维修,通过在上梁的下端和下梁的上端均设置有插槽,插槽上设置有条形通孔,可折叠帘体的上下端均为硬质材料制成,且可折叠帘体的上端插接在上梁上设置的插槽中,可折叠帘体的下端插接在下梁上端设置的插槽中,且上梁和下梁的两端均设置有限制可折叠帘体左右移动的侧盖。
[n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n0022] 图2为图1俯视结构示意图。
[n0023] 图中:上梁1、可折叠帘体2、下梁3、弹簧固件4、弹簧5、滑动座6、固定座7、第一轮组8、第二轮组9、第三轮组10、绕线组11、侧盖12。
[n0024]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25] 参照附图1-2,一种无拉绳窗帘结构,包括上梁1、连接在上梁1下端的可折叠帘体2以及连接在可折叠帘体2下端的下梁3,上梁1的内侧壁上依次连接有弹簧固件4、弹簧5、滑动座6和固定座7,弹簧固件4和固定座7固定在上梁1上,滑动座6滑动在上梁1上设置的滑槽中,滑动座6和弹簧固件4通过弹簧5相互连接,所述滑动座6和固定座7上均设置有平行分布的第一轮组8、第二轮组9和第三轮组10,且滑动座6和固定座7上的第一轮组8、第二轮组9和第三轮组10通过绕线组11相互连接,绕线组11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座7上,绕线组11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轮组8、第二轮组9和第三轮组10后分为两股细绳并依次穿过上梁1上的通孔和可折叠帘体2连接在下梁3上。
[n0026] 相对于现有技术省去了中梁,结构简单,降低了整体的重量,同时减少了成本,同时通过设置第一轮组8、第二轮组9和第三轮组10三个轮组,提高了绕线组11的摩擦力,使得绕线组11的摩擦力与弹簧5的弹簧相互制衡,方便在外力的作用下打开和关闭可折叠帘体2,即使弹簧作用力减弱,依靠绕线组11的摩擦力,同样也能方便打开和关闭可折叠帘体2,使得可折叠帘体2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长。
[n0027]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滑动座6的侧壁上连接有滑动翼,滑动翼滑动在上梁1上设置的滑槽中,方便滑动座6滑动的同时不会从上梁1中弹出,提高稳定性。
[n0028]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上梁1的下端和下梁3的上端均设置有插槽,插槽上设置有条形通孔,所述可折叠帘体2的上下端均为硬质材料制成,且可折叠帘体2的上端插接在上梁1上设置的插槽中,可折叠帘体2的下端插接在下梁3上端设置的插槽中,且上梁1和下梁3的两端均设置有限制可折叠帘体2左右移动的侧盖12,方便安装和拆卸维修。
[n0029]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所述第一轮组8、第二轮组9和第三轮组10的半径依次减少,且滑动座6和固定座7上的第一轮组8、第二轮组9和第三轮组10对称设置,防止绕在第一轮组8、第二轮组9和第三轮组10上的绕线组11之间相互接触,缠绕在一起,同时容易导致绕线组11打结,导致很难打开和收起可折叠帘体2。
[n0030]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梁3的下端设置有吊耳,方便通过吊耳拉动下梁3向下打开可折叠帘体2
[n003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n0032]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6)
[0001] 1.一种无拉绳窗帘结构,包括上梁、连接在上梁下端的可折叠帘体以及连接在可折叠帘体下端的下梁,上梁的内侧壁上依次连接有弹簧固件、弹簧、滑动座和固定座,弹簧固件和固定座固定在上梁上,滑动座滑动在上梁上设置的滑槽中,滑动座和弹簧固件通过弹簧相互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座和固定座上均设置有平行分布的第一轮组、第二轮组和第三轮组,且滑动座和固定座上的第一轮组、第二轮组和第三轮组通过绕线组相互连接,绕线组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座上,绕线组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轮组、第二轮组和第三轮组后分为两股细绳并依次穿过上梁上的通孔和可折叠帘体连接在下梁上。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拉绳窗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座的侧壁上连接有滑动翼,滑动翼滑动在上梁上设置的滑槽中。
[000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拉绳窗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的下端和下梁的上端均设置有插槽,插槽上设置有条形通孔。
[000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拉绳窗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组、第二轮组和第三轮组的半径依次减少,且滑动座和固定座上的第一轮组、第二轮组和第三轮组对称设置。
[000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拉绳窗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梁的下端设置有吊耳。
[000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拉绳窗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帘体的上下端均为硬质材料制成,且可折叠帘体的上端插接在上梁上设置的插槽中,可折叠帘体的下端插接在下梁上端设置的插槽中,且上梁和下梁的两端均设置有限制可折叠帘体左右移动的侧盖。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20140069476A1|2014-03-13|Foldable tent
GB2410260A|2005-07-27|Umbrella style tent
WO2015053512A1|2015-04-16|접이식 자동 우산
WO2006137702A2|2006-12-28|Lifter for hanging out washing to dry
CN214330476U|2021-10-01|一种无拉绳窗帘结构
US8499775B1|2013-08-06|Leverage-based large-sized umbrella
US20060162870A1|2006-07-27|Roman blind without any pull rope
CN105942686A|2016-09-21|自动雨伞
CN201650088U|2010-11-24|一种无拉绳吊帘机构
CN208193537U|2018-12-07|一种上肢拉伸训练装置
CN214576665U|2021-11-02|半遮光式蜂巢帘
CN201256677Y|2009-06-17|一种快速开收的直骨伞
CN203416884U|2014-02-05|一种自动伞中棒缩短结构
CN2449542Y|2001-09-26|大型洋伞撑伞省力装置
CN213573810U|2021-06-29|一种百叶内帘的防滑落组件
CN210751299U|2020-06-16|伸缩泡泡棒
CN207101800U|2018-03-16|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架
CN210564278U|2020-05-19|一种重力平衡的防偏式百叶窗帘
GB2493407A|2013-02-06|Rope ladder
CN210353527U|2020-04-21|一种伞骨改良结构
CN111946240A|2020-11-17|双层恒力弹簧式无拉绳蜂巢帘
CN112665725A|2021-04-16|一种便携式光谱仪
CN206758166U|2017-12-15|抗拉电源线
CN2610717Y|2004-04-14|多折拉绳自动伞之中棒结构
CN112006394B|2021-03-23|一种大型多功能超折叠式拼接遮阳伞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GB202101022D0|2021-03-10|
AU2021100497A4|2021-04-15|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769285.9U|CN214330476U|2020-11-25|2020-11-25|一种无拉绳窗帘结构|CN202022769285.9U| CN214330476U|2020-11-25|2020-11-25|一种无拉绳窗帘结构|
GBGB2101022.8A| GB202101022D0|2020-11-25|2021-01-26|Window blind|
AU2021100497A| AU2021100497A4|2020-11-25|2021-01-26|Window blind|
[返回顶部]